记者:今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开展大规模、多层次的职业技能培训。您认为在新发展格局下,应从哪些方面发力继续深入推进职业技能提升行动?
陈李翔:当前,主要应从以下几个方面着力:一是继续发挥好职业技能提升行动的稳岗扩岗作用,大力推行以工代训等有效措施,持续为困难企业提供支持。二是改善职业技能培训的供给环境,进一步动员各类职业教育培训机构,为企业和劳动者提供更多的培训机会和培训资源,特别是要充分发掘在线培训资源;三是进一步拓宽职业技能培训补贴资金的使用范围,改善资金使用机制,大力推广电子培训券制度,将补贴资金有效用于支持劳动者按需选择培训项目和培训方式。四是完善职业技能等级评价制度,大力推动企业自主评价和第三方社会化评价,使培训成果与技能评价有效衔接。
记者:《职业技能提升行动方案(2019-2021年)》印发以来,各地面向城乡各类劳动者开展了大规模的职业技能培训。今年是收官之年,您认为应该如何进一步落实行动方案,提升培训质量?
陈李翔:近两年来,职业技能提升行动的实施为企业职工、就业重点群体、建档立卡贫困劳动力等城乡各类劳动者提供了大量的培训机会,特别是为助力困难企业稳岗扩岗作出了重要贡献。如何进一步提升培训质量,是这一轮职业技能提升行动方案收官之年的关键。主要应抓好三个重要环节。
一是注重岗位需求与培训供给对接的精准性。应充分发挥各类就业服务平台、职业培训平台和平台型企业的信息聚集作用,广泛收集岗位需求数据,着力开发企业技能培训项目和行业技能培训项目,建立动态的区域性紧缺职业培训项目目录。
二是注重培训资源的多样性。应广泛动员企业开办培训机构(如企业大学、企业培训中心等),直接参与职业技能提升行动;鼓励各类在线培训平台和教育培训机构开放学习资源,建立职业技能培训资源分类目录,积极承接目录内的培训项目;引导企业开放培训和实习岗位,鼓励各类具备实训条件的教育培训机构开放实训实验场所,通过“在线分时预约”等有效手段,为技能人才增加实训实习机会。
三是注重培训过程监管的有效性。应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作用,通过培训过程的数据管理,强化过程监管,并以此为基础,简化对培训项目立项和培训补贴落实的审批程序。
四是提升技能评价的质量和效率。在推动企业技能人才自主评价和第三方评价的基础上,提高技能考评的客观性和公正性。
充分发挥培训基地作用
记者:今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要建设一批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您认为应该如何发挥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作用,加大高技能人才培育力度?
陈李翔:近年来,随着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的发展,以及产教融合战略的持续推进,大型企业的高技能人才聚集效应正日益显现。但对于吸纳80%以上就业的中小企业而言,高技能人才不足的问题日益突出,需求上升与供给不足的矛盾日益显现。
对此,一方面,应进一步发挥好产教融合型企业作为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的作用,提升其培训能力,扩大其培训规模;另一方面,应着力动员大型企业特别是央企集团为中小企业提供高技能人才培训服务,改善高技能人才的供给规模、扩大供给途径。
同时,对于院校设立的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应引导其与大型企业合作,发展基于市场需求的高技能人才培养培训模式,形成以基地为中心、大型企业带动同一产业链上的中小企业共同参与的高技能人才培养联盟。
加快技能培训数字化转型
记者:今年《政府工作报告》和“十四五”规划对我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发展现代产业体系做出了重要安排,并明确提出推进产业基础高级化、产业链现代化和推进数字产业化和产业数字化转型的目标,这将会对职业技能培训产生什么影响?职业技能培训如何应对这一变革浪潮?
陈李翔:坚持创新驱动发展,加快发展现代产业体系,核心在于激发各类人才的创新活力,这必将推动新技术开发和新就业形态的活跃发展,并将持续产生大批新职业,形成人才供给的新需求。这就要求职业教育和培训能够紧跟潮流,顺应产业升级的需求。在职业技能培训方面,应当适时提出并实施职业技能提升行动数字化转型,这是发展现代产业体系的必然选择。
面对技术变革对技能要求越来越高的挑战,仅仅跟随技术变革的步伐开展技能提升行动,并不能真正适应人力资源市场的变化,必须从优化和更新职业技能培训的基本方面入手,下大力气实现职业技能培训的数字化转型。应重点关注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注重职业分类的动态管理。充分利用数字化平台的大数据采集技术,聚焦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技术、新能源、绿色环保以及航空航天等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重点关注人工智能、生物安全风险防控、医药和医疗设备等领域关键核心技术的发展与应用,关注其对职业活动的影响,及时发布新职业信息,引导教育培训机构关注技术技能人才的培训新需求,更新专业设置,改善培训结构和培养方案。
二是要强化数字技能的地位和作用,加强职业技能标准的数字化改造。全面评估数字技能的升级需求,重点关注以数字技能为主体的职业活动,引导教育培训机构调整培训内容和教学方式。
三是制定和发布技工院校数字化改造专业目录、数字化转型技能人才培训目录,增强技工教育和职业培训直接服务于产业数字化转型的能力。
四是构建职业技能培训数字化供给平台。通过国家级平台与区域性平台、社会化平台的对接,形成职业技能培训的数字化供给网络,精准对接培训项目与技能人才培训需求;大规模聚集优质培训资源,重构线下实训实习网络,加强校企合作,做好培训成果与技能评价及推荐就业的-体化衔接工作。
五是注重提升培训师资队伍的数字技能。持续实施职业教育与培训教师队伍的数字技能提升计划,增强教师队伍的数字化思维技能和教学能力,为建设知识型、技能型、创新型劳动者大军助力。